花式图书标题 大行其道为哪般?

2018-04-23 10:10:12   来源:   

花式图书标题 大行其道为哪般?

花式图书标题 大行其道为哪般?

花式图书标题 大行其道为哪般?

花式图书标题 大行其道为哪般?

花式图书标题 大行其道为哪般?

花式图书标题 大行其道为哪般?

花式图书标题 大行其道为哪般?

花式图书标题 大行其道为哪般?

花式图书标题 大行其道为哪般?

《时光阡陌,你一直未曾走远》《笙歌唱尽,阑珊处孤独向晚》《烟花易冷,那些我们不曾懂得的爱情》……这些标题乍一看很像网络上经常读到的“晋江体”言情小说,但是如果告诉你这分别是著名文学大师朱自清、徐志摩、周作人的作品集,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匪夷所思?

4月23日“世界读书日”来临之际,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当当、亚马逊以及实体书店,看到不少将大师的经典作品套上“花式”标题的图书: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一指流沙,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》,其实是沈从文的小说散文集;《此去经年,谁许我一纸繁华》《风弹琵琶,凋零了半城烟沙》等伤感莫名的书名,分别是胡适、鲁迅的名家精品文集。台海出版社的《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你一生的人》,是贾平凹、史铁生等人的经典散文集;内容明明是沈从文的情书与小说集,名字却叫《遇见你之前,我以为我受得了寂寞》等等。

豆瓣上有一则“书名为什么这么长:当代中文书名大赏”的帖子。里面列了200多种图书,有相当大一部分是超长书名,例如《你要爱上自己,给她饭吃,给她水喝,给她情书》《如果不出去走走,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世界》《如果你爱上了藏獒,就不能指望他像鸡一样给你下蛋》《那些曾让你哭过的事,总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》《彬彬有礼地离开吧,不要和地球人谈恋爱》等等。从中可以看出,“花式标题”书名并非文学作品的专利,而是几乎波及各个领域。

好端端的图书,为何偏要冠上类似“花式标题”?

责编:要卖得好,标题就要起得妙

北青报记者联系到其中一本书的责编。这位武姓的责编所负责出版的书中就有“花式标题”——一本余华、严歌苓、余光中的散文合集,他所起的标题叫做《孤独是生命的繁华》。

武编辑承认,这种“花式标题”在时下出版界确实是一种趋势。个中原因,他向记者解释:“现在出版的图书不只要考虑作品质量,还要适应都市人的阅读需求。社会发展太快了,如果还按照以前的出版模式的话,销量肯定会受影响。”他以余华的书为例说,如果放到上个世纪,出版一本余华作品集,标题可以直接命名为《余华作品集》,因为作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签、就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符号。但如今,标签化越来越重要,现在的图书讲究分门别类,如果标题中只有“余华作品集”这五个字会被网络所淹没,而比较新颖或是冲击感强烈的标题反而能让人留意到。作家蒋方舟在接受采访时曾介绍,她的一本新书曾想用一个简单的名字,但出版社建议长名字会有助销量,便将书名定为《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了开头》。尽管没有透露具体的数字,但武编辑介绍,《孤独是生命的繁华》的名字对提高销量有帮助。

“我们也想让文字沉浸下来,但目前的情况,真的是市场决定一切。”武编辑有点无奈地说。与此同时,他也特别强调了一点,即使起较另类的标题,还是有一定的选择限度的:以前面所提到的散文集为例,之所以起《孤独是生命的繁华》这样的标题,是因为书中所选取的文章多是人生哲思、与孤独话题有关,“标题还是要跟书的内容有一定联系的”。

作者:内容才是王道,不必过于紧张

就此话题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,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、文学批评家杨庆祥表示:“自媒体时代读者受公众号文章影响比较大,我前些日子在腾讯‘大家’上发表了一篇有关王小波的文章,起的标题叫《如果王小波没有英年早逝,会不会成为油腻的人气作家》,也够标题党的吧?现在的出版环境就是这样的,标题要吸引眼球才能吸引读者。”

对于《孤独是生命的繁华》责编“市场决定论”的说法,杨庆祥表示认同,“商业时代,这样的标题制作其实是大势所趋,我们并不需要太过于紧张。”不过,在他看来,图书的内容还是最主要的,“我们应该有点游戏精神,不一定起一个很另类的标题就会对作品产生什么误导。如果你认真读过书中的内容,就会知道它要表达的意思。内容还是最主要的,对于这种标题,我们无需担心太多,它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。”

网友:花式过度会误导读者

不可否认,有些长标题有可取之处——比如孙未的一本推理小说,原名《瓶中人》,后被改为《单身太久会被杀掉的》,应该说改得更有吸引力;比如一本科普书起名《太阳系三环到四环搬迁纪要》,会让读者觉得轻松有趣。

但也毋庸讳言,太多这样“鸡汤式”、“晋江体”的花式标题会对读者产生误导,尤其是会造成年龄层偏小的群体认知上的偏差;甚至有时为了所谓的吸引眼球而“因题害意”——就有网友吐槽: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《切尔诺贝利的回忆:核灾难口述史》,本是关于切尔诺贝利的口述史,国内出版时,曾被起名为《我不知道该说什么,关于死亡还是爱情》;梁实秋的一本作品集,被定名为《陌上谁人依旧,固守流年》等等。如此明显偏于低俗和轻滑,真不知出版社是如何考虑的?

文/本报记者 崔巍 实习记者 罗崇纬

三大图书电商发布阅读报告

网上售书额 去年达三百亿 涨三成

本报讯(记者 张知依)“世界读书日”来临之际,亚马逊、当当和京东三大图书电商都公布了基于自身大数据的阅读报告。

《亚马逊中国全民阅读报告》显示,近五成受访者年阅读总量超过10本,平均每天阅读半小时及以上的受访者占比达80%。记者注意到,从年龄分布看,50后、60后以及70后的阅读量相对较高,阅读10本以上的占比高于80后、90后和00后,且平均每天阅读时长也更长。

这一现象并不令人吃惊,今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APP和游戏都在抢占青年人的闲暇时间。如何让青年把目光放回到阅读上来,是需要正视的问题。

在亚马逊公布的阅读报告中,基于Kindle的纸电同步成阅读趋势的亮点。调查数据显示:55%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同时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,仅阅读有声书的受访者占比仅为0.24%。这也表明,有声书仍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。

当当发布的《2018中国图书阅读市场专题分析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7年末,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图书出版物交易规模达到301.3亿元,增速达到34.4%,线上图书销售显著提升。同时,在全民阅读的氛围之下,实体书店销售逐渐升温,也为整体市场增长做出7.7%的贡献。

当当方面表示,今后将发展通过PC、手机、电子阅读器实现全平台和多端同步的多样化阅读形式,并尝试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,打造“出版-电商-社区”的良性循环。

而《2018京东全民阅读报告》则为全国三十余省份开具了阅读画像。报告显示,2017年,京东平台用户人均购书频次为5.4次,接近两个月一次。在文化消费的性别差异上,从购书频次上分析,男性略高于女性;从年龄上看,70后和80后是购书主力;50后购书频次较高,其次是80后和90后;来自农村用户的图书购买同比增长领先其他用户群体。这表明,在电商平台的促进下,全民阅读的风潮已经惠及乡村。

《2018京东全民阅读报告》也描绘了阅读的地域差别:纸书方面,北京、江苏、广东、上海和浙江的阅读指数最高,而电子阅读在西部地区更受欢迎,在阅读模式上西部地区有“弯道超车”的趋势。此外,据该报告,纸书阅读指数、电子阅读指数、图书销量等方面,北京都位列第一名。